人文松江建设重要著述的第三个总序来了!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编者按:《人文松江创作文库》与《人文松江研究文库》是继“一典六史”之后,松江“一典六史”编辑部推出的又一项重要文化工程。编辑部邀约四海精英,对编撰“一典六史”过程
编者按:《人文松江创作文库》与《人文松江研究文库》是继“一典六史”之后,松江“一典六史”编辑部推出的又一项重要文化工程。编辑部邀约四海精英,对编撰“一典六史”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极为重要的时代际会、历史事件、世俗人境、物候民风,以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两种介入方式加以深入挖掘、悉心呈现。目前,《人文松江创作文库》的首卷《松江历史名人五部曲》,与《人文松江研究文库》的首卷《江南文化的样本——松江》即将出版,《上海科技影都发展简史》《松江史话》《老报纸里的松江》等专著也正在有序推进。今特刊发《人文松江创作、研究文库》总序,以飨读者。
《人文松江创作、研究文库》总序
作者:陆军
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。我的家乡松江古属楚国,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。每次触摸到这片神奇的土地,脑海里最先跳出的信息,一定是那一长串震铄古今的名字:陆机、陆云、赵孟頫、杨维桢、袁凯、陶宗仪、徐阶、董其昌、陈继儒、陈子龙、夏完淳、王鸿绪、史量才、施蛰存、赵家璧,等等。这些人中的大多数,不仅有才,而且有品;不仅有品,而且有志。他们的才、品、志,无不着眼于家国情怀,无不奉献于社稷苍生,按今天的话来说,一个个都是“德艺双馨”的名师大家。
唐经幢(2017年) 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供图
先世之风,延泽后代。古之华亭,今之松江,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也仍然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为国为民之思,咏叹伟大的时代,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果。因此,在通过编撰 “一典六史”(即《松江人文大辞典》《松江简史》《松江文学史》《松江诗歌史》《松江戏剧史》《松江书法史》《松江绘画史》)这套全方位记录松江人文历史和现状的大部头丛书,对松江的人文资源作全面梳理与系统归纳的同时,组织四海精英,对一些极为重要的时代际会、历史事件、世俗人境、物候民风,以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两种介入方式加以深入挖掘、悉心呈现,为今天的读者、后世的研究者留下诠释松江精神的范本,也是不得不做的事了。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,《人文松江创作文库》与《人文松江研究文库》应运而生,并成为松江“一典六史”编辑部另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。
从《人文松江创作文库》入编书稿的要求看,凡描摹时代之变、讴歌国家之进、激励奋斗之志、催生创造之力、回应人民之呼、礼赞发展之果的精品力作、新人佳作均可入编。而以戏剧作品《松江历史名人五部曲》为开篇之作,则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。
其一,松江自古以来就是戏剧之乡。中国戏曲成熟于宋代,其时华亭县所属的青龙镇已有勾栏艺伎的歌舞表演。元代,松江演出兴盛、名伶辈出,更出现了以陶宗仪、夏庭芝为代表的戏剧理论家。《青楼集》记载了元代戏曲艺人的生存状态,而《南村辍耕录》则录述院本名目690种,留存了重要剧目的原型史料。明代,《绣襦记》《焚香记》和“博山堂三种曲”等由松江剧作家创作的传奇享誉剧坛;何良俊提出的“本色”“当行”说、陈继儒提倡的“至情”与“奇巧”,至今仍为学界所重;热衷收藏元剧的董其昌促成了元明戏曲最重要的文献《也是园古今杂剧》的刊梓,而他与汤显祖书信往来、惺惺相惜的故事更是被后人传为美谈。清代,《雷峰塔》一枝独秀,《劝善金科》与《昇平宝筏》开宫廷连台本戏之先河;更有《长生殿》盛大排演,洪昇亲临松江指导,历三昼夜始毕;在戏曲理论的著录上,俞粟庐有《度曲刍言》面世,对昆曲的传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民国的松江剧坛热闹纷呈,远近闻名的“滩簧码头”为1941年本地滩簧“申曲”发展为沪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松江戏剧持续发展,人才辈出,作品丰硕。基于如此优厚的演艺传统,推戏剧集为首卷,也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了。
方明设计
其二,所选五部剧作中的主人公,都是松江人中的翘楚,其中徐阶、董其昌、陶宗仪、侯绍裘的艺术形象已在近年先后与观众见面,陆机也即将走上云间剧院的舞台。同时,《徐阶》刊载于《剧本》月刊2015年第3期,为国家艺术基金、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,并获第31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;《董其昌》刊载于《戏剧文学》2020年第7期,为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,并获第35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;《侯绍裘》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,刊载于《剧本》月刊2021年第7期;《陆机》也是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。客观地说,这些剧作都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,如今通过结集出版来仰先贤、励后学,在我看来,应该是其最恰当的留存于世的方式了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农史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n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122/402.html